分享: 說好了這一刻不掉眼淚
今天看到這篇朱學恆的 blog,覺得值得和同學分享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7/11/08/randypausch
如果你將上你人生最後的一堂課,你會說什麼呢?
其中有兩個 video ,第一個有朱學恆的翻譯。因為是個人 blog ,當然加入朱學恆的個人觀點
你呢?你的感想是什麼?
今天看到這篇朱學恆的 blog,覺得值得和同學分享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7/11/08/randypausch
如果你將上你人生最後的一堂課,你會說什麼呢?
其中有兩個 video ,第一個有朱學恆的翻譯。因為是個人 blog ,當然加入朱學恆的個人觀點
你呢?你的感想是什麼?
同學們都對劉老師的訪談,提出了很好的問題。我先將問題整理在這裡,也會找時間儘快和劉老師作第二次訪談,並會將結果在這裡分享!
阿布
請問劉教授 若想在國小校園推動線上教學,那...............
1、教師除了對工具平台的瞭解外,還需要在教法上接受訓練嗎?
2、學校的行政單位除了軟硬體的外,還可以提供教師什麼支援呢?
3、以美國和台灣而言,提供每個學童各自擁有一台低價電腦來進行學習,從國家政策、教學方法、教室管理三方面來看是否可行?
(環保且能避免台灣學童背書包背到脊椎側彎)(國小一學期書籍費大約是800元,國小階段就需要繳約9600元,把這大部分的錢省下來買一台低價電腦似乎比較划算)
慶憲
4: 遠距教學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是否同樣有教學效果?
5:上遠距課程的學生,是否大多是線上學習,線上討論功課,而且只習慣於線上的互動?
6: 在全學期中,同步.非同步與面授上課的時數比例大概多少?才能達到更好效果.
我心飛行
7. 對FULL ONLINE 的教學模式而言,其上課比例只佔全校課程的10%,這是因為學校的限制亦或是課程本身讓教授也覺得只能部分適用?因我覺得如果那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應該會引起很多老師的興趣並廣為使用才是,但現在只有10%,是否萁中仍存在著許多的障礙?
8. 如果一個班級中學生的組成是有多個年齡層次者,那在設計活潑課程時,需考量那些要素?才能使遠距教學的課程進行順利且又能符合每位學生的需求。
明哲
9. 劉老師在這段訪談中談到許多遠距教學方面的問題,因此我有些問題想再深入請教:一、遠距教學在工具的選擇上,是以學校統一較好?還是教師方便為主?亦或是兩者交互使用?如果是兩者交互使用會不會造成學習者的困擾?
10. 傳統教學老師看得到學生,學生也可以觀察到老師形於色的表情,但遠距教學很難辦得到,如何讓學生能有如此情境的感受?
看起來沒有人找到我在 video 中 show 給你們看的那種方式
讓我用道雄的功課作例子
以下是我將道雄的 podcast embed 到 blog 中,使用者就可以直接收聽
把下面的 code copy 到你的 blog (在 edit Html mode 下操作),在最前面 embed 加一個"<" ,然後把 mp3 的路徑改成你的 mp3,就這麼簡單,試試看!
embed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src="http://www.odeo.com/flash/audio_player_standard_gray.swf" width="300" height="52"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quality="hig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wmode="transparent" flashvars="valid_sample_rate=true&external_url=http://www.mypodcast.com/fsaudio/dawbdfly_20071113_1105-125434.mp3">
Podcast mp3 所在位置 http://www.mypodcast.com/fsaudio/dawbdfly_20071113_1105-125434.mp3
Google 與手機的結合不是新聞了,但今天Google發表了預計中的prototype。請注意,沒有所謂的g-phone,因為Google 並不準備如 i-phone 般設計一個新的手機,他只是和手機業者結合,提供不同的服務。
第一個video解釋 Google 將使用的開放軟體 Android。在影片最後,Google 提出他們已經保存了一千萬美金,給利用 Android 設計出最創新的軟體的人,大家加油吧!
首先很抱歉,這個 video 到現在才作好。這週學校的佛學社的一個美國學生往生了,在處理這些事,並安排紀念迴向的活動,佔據了幾天的時間。一個看起來乖乖的孩子,年紀輕輕的,不知道為什麼,居然到朋友的寢室喀藥,結果兩種藥混合,心臟受不了,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走了。不知道台灣的年輕人,喀藥的問題嚴重嗎?整天電視的公益廣告都說 say no to drugs,但是這種悲劇還是不斷發生。覺得又可惜,又愚蠢!
回到正題,本週實做部分介紹如何將Google Reader 中閱讀的好文章和朋友分享。我以 Blogger 作例子,以下是 video (五分半鐘)。希望夠清楚!看完請將成果在你的 blog 上分享。
時間好快,一轉眼第四週已經過去了。作老師的總是怕自己給的東西太少,擔心同學沒有學到東西,所以這週在課堂上,我問大家四堂課學到了什麼。
俊源提到閱讀了 Horizon Report,更確定他對科技未來的認知是正確的。道雄提到新接觸的幾個 technology tools 像 wiki, RSS, Voicethread 等,都是以前沒接觸過的。阿布認為他看到遠距教學的光明與黑暗面,對他的實務經驗增長不少。慶憲對這種上課方式每週以抱有一點期待的心情來上課,而明哲認為他有一些觀念上的增長,也同意這是一個實際應用的體會。
我鬆了一口氣,看來同學們都能徹底實踐『作中學』的精神,以所提供的內容,作自己的橫向或縱向的發揮,我感到很欣慰!
我呢?我學到了什麼?同學臥虎藏龍,個個人生經驗豐富,對討論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侃侃而談,這是我最 enjoy 的部分。譬如這週在討論中,大家提到了許多有趣的議題,每一個都值得深入探討。例如著作權法,開放分享,online privacy,等。也因為同學們提出了問題與看法,讓我有機會提到美國的 educational fair use,現在流行的 Creative Commons,以及台灣的開放式課程計畫等。經由討論能激發出不同的火花,增廣大家的視野,提升自我的認知!
另外我要好好褒獎各位同學,你們積極的表現讓我很感動。也許英文比較困難,但你們都願意嘗試。尤其 blog 的留言等,完全不必我提醒,都能主動參與。Keep up the good work!
幾位同學已經嘗試了RSS的功能,你們訂閱的大家的 blog 了嗎?這裡給大家一個 tip – blogger 的 每一個 blog 都有兩個 RSS feeds,一個是本文,一個是留言。我都是訂閱兩個,這樣不但每次同學 po 文的時候我知道,即使有人留言,我也能馬上參與。以我的 blog 而言,我的本文 feed 是http://drmuffin.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留言的 feed 是http://drmuffin.blogspot.com/feeds/comments/default。你能把大家的 feeds 找出來嗎?
我在想,可能接下來,下週的作業先讓大家觀看所有的 video ,然後我們再決定如何繼續?我這樣改來改去,大家會不會瘋了?哈哈,下週見!
今天算是第一堂課吧,哇,結果來了五個寶,笑翻天了!大家好活潑!真好!我預測這學期一定很愉快的!看了大家的自我介紹,真是臥虎藏龍,個個有著有趣的背景與人生歷練,看來可能我向各位學習、挖寶的機會更大呢!
首先要謝謝上學期的勇士們,因為有了他們的慘痛經驗,這學期我很認真的思考,要多方作改進。更謝謝上學期同學的『傳話』,們很明顯的,這學期的同學經過『小道消息』的打聽,個個有備而來。別的不說,第一堂課大家明顯就很進入情況,雖然也是有機器等的小問題,但是大家都還蠻能接受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我喜歡同學的誠實與勇於表達的勇氣!我問大家喜歡個人或是團隊的project。經過投票,看起來大家可能比較偏向個人project。不過經過明哲的點破,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家是希望功課給的簡單一點、小一點,至於個人或是團隊不是重點!喔!原來如此!你們輕鬆,我也輕鬆,皆大歡喜,不是很好嗎?話講明白了,大家如釋重負,整晚可能唯一大家達成共識就在這一點上了!
大家別傻了,把你們『整死』對我有什麼好處?還不是希望大家能共同學習、分享經驗?把這個目標訂清楚,我想我們的共識也達成了!
下星期見!
原來只有兩個人註冊,可能開不成了。到今天早上變成四個人,可能同學想開不成了,結果只有兩個人來上課。但最後又有一個人加入,結果這門課就開成了,但同學沒來上課!
我上學期一直都是和某位助教聯絡,他也一直掛在我的msn上。我想到時候有什麼狀況再和他msn,結果我問他學生在那裡,他回說他不知道,因為他已經離職了!
這時候 old technology ──電話就派上用處了!一通電話打回台東,和主任講到話,也和班代講到話,交代了第一週的功課,也算是第一堂課?另外幾位同學卻在這時候登入智慧大師,我只好告訴他們和班代聯絡,做功課啦!
蠻扯的第一堂課就在大約四十分鐘草草結束了!
下禮拜正式開講吧!
Inside Higher Education 發表了這篇文章 - How This Year’s Frosh Will Make You Feel Older,列出今年將進入大學的新鮮人和我們有多大的不同。他們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而這些不一樣讓做老師的感覺自己好像越來越老了!這個list還蠻有趣的,尤其是最後一點-The World Wide Web has been an online tool since they were born. 這些數位時代的『原住民』遇到數位時代的『移民』(老師)會在課堂上激盪出什麼樣的互動呢?
又是一個『簡單說』的video。今天看到,馬上翻成中文,供台灣的同學享用。Video短了一點,並沒有真的將所謂Social networking的精髓深入,但也能提供一些粗淺的介紹,尤其對入門還算可以。看完以後有沒有對Social networking有一點了解呢?如果你有LinkedIn 的帳號,可以將我加入你的朋友哦!
請享用--社交網路簡單說 - Social networking in plain English(一分四十八秒)
休士頓的僑教中心輾轉找到我,為當地的華文教師開電腦培訓。
說起來他們怎麼找到我也是有趣。一個朋友曾經回台灣參加過僑委會辦的華文教師電腦培訓班。她參加的班是政府辦的精英培訓課程,不但完全免費,而且有大約一百二十小時的時數,課程內容涵蓋很多進階的技術。既然接受政府的栽培,她就有義務在居住的僑居地回饋社會。但是當僑教中心找上她開課是,她卻推薦了我。
一開始和僑教中心談開這門課,最困難的兩點就是學生的基本電腦素養以及他們想學的東西是什麼。我一開始和僑教中心說的很明白,如果只是基本的『電腦課』,僑界應該有很多人可以教,而且也教的比我好。我希望強調的是資訊如何應用在華文教學上,所以強調的不會是『電腦技巧』,而是『如何應用』。我們都同意這樣的課才有實質意義,而且學的東西可以馬上應用在下學期的教學中。因為我在休士頓的某中文學校服務了七年,本身有一些自己的例子,心想應該足夠和大家分享的。
第一堂課上完,同學反應,大家希望『電腦速成』班,至於如何應用在教學中則是其次。這真是台灣人那一套『到此一遊』的積習,想什麼都有,最好像滿漢全席似的,不怕消化不良,只求『越多越好』。第二堂課改成填鴨式,大家居然很滿意。
古有明訓,顧客永遠是對的。這次我當幫朋友一個忙﹝免費為人民服務呢﹞,只此一回啦!
一個孩子13歲時不幸雙目失明,他父親送他去了一所盲校,沒想到盲童竟都很羨慕他,因為他畢竟有13年的時間曾親眼看到過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他知道花朵如何美麗,太陽如何明亮,白雲如何飄逸,天空如何蔚藍。他更知道爸爸、媽媽的笑臉。很多盲童都說,假如也能讓他們知道其中一件,就是最大的幸福。而他卻知道這樣多,對那些盲童來說,他擁有的簡直是一座幸福的寶庫呀。
正因如此,他懂得了滿足,更懂得了珍惜。在盲校中,他的學習成績最優秀,所學才藝也最多。同時,他還告訴身邊的同學,他們也是幸福的,沒了雙眼,你可以聽,可以撫摸,可以講,可以唱,還可以跑,可以跳。因為有了快樂,整個盲校沒有一絲苦難與悲觀的情緒,洋溢出的都是幸福的陶醉。
前幾天,我乘車從銀川去上海,同座的有一位上海人,一位寧夏石嘴山人。上海人說,他現在每月收入6000多元,除去各種開銷還可節餘4000多元。話音剛落,便引來周圍一片羨慕的讚歎。有的說:我一個月才掙1000多元,你節餘的錢就相當我4個月的工資呀,你真是太幸福了。對此,石嘴山那位朋友有自己的見解,他說假如錢可以買來幸福的話,你應該學會換算幸福的方法。
比如說這位上海朋友吧,每月可有4000多元的存款,一年可存5萬元左右,按說已經不少了;像我一年只能存下一萬多元。有了錢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首先是居者有其屋呀。在我寧夏石嘴山那裡,房子每平方米八、九百元,而上海卻要上萬元。如此算來,假如我要買一幢上百平方米的房子10年就夠了,而這位上海朋友則要20年;這樣算來,我的幸福應該是這位上海朋友的二倍。
由此我想到俄國作家契詞訶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手上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才對,幸虧沒紮在眼裡。」美國第32屆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家中曾失竊,損失慘重。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親愛的朋友,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這種幸福的換算方法,不僅是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超脫的生活智慧。所以說,有什麼樣的幸福定義,就會有什麼樣的幸福感。
隨遇而安 知足就是福
把握當下 活著就是福
成功的人把握當下,勇往直前。後會有期!
--------------------------------
轉載:時價-到底值多少?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YEAR 想知道「一整年」的價值
ask the student who has failed a class. 就去問被當過的學生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ONTH. 想知道「一個月」的價值
ask a mother who gave birth to a premature baby. 就去問曾經早產的母親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WEEK.想知道「一禮拜」的價值
ask the editor of a weekly newspaper.就去問週報的編輯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HOUR.想知道「一小時」的價值 ask the lovers who are waiting to meet. 就去問在等待見面的情侶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INUTE. 想知道「一分鐘」的價值
ask a person who missed the train. 就去問剛錯過火車的人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SECOND.想知道「一秒鐘」的價值
ask a person who just avoided an accident. 就去問剛閃過一場車禍的人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ILLISECOND想知道「百分之一秒」的價值
ask the person who won a silver medal in the Olympics.就去問奧運的銀牌得主
Treasure every moment that you have! 珍惜你所擁有的每一刻時間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昨日已成歷史,而明日仍是個謎
Today is a gift. 今天是珍貴的禮物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那是它為何被稱做『當下』的原因
時間的價值 :
花點時間工作,那是成功的代價
花點時間思考,那是力量的來源
花點時間讀書,那是智慧的基礎
花點時間戀愛,那是神仙的特權
花點時間歡笑,那是靈魂的音樂
花點時間遊玩,那是青春常駐的秘訣 花點時間與人結交,那是通往幸福之路
花點時間夢想,那能使你摸到天上的星星
(還會有人來看我的blog嗎?)
終於將分數算清楚,公佈在網路學園,並提交至學校。同儕互評也已寄至個人信箱。令我吃驚的是,有一位同學沒有繳交評量,兩位同學沒有給自己任何評語或禮卷。(有一點失望哦...)。每人所得禮卷數目是所有同學給予的平均值。你們應該很驕傲,四年教育沒有白讀,大家的評語寫的都很中肯且具建設性。會看到同樣的事被不同的同學一再提出,這就表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努力或是懈怠,大家都一目了然!這學期和同學學了好多東西,你們的成長就是我的成長,看著大家進步,我也跟著雀躍不已。期末口頭報告大家表現太可愛了,我有記得錄影,也許系上能燒一片dvd讓我留念呢!
祝大家畢業典禮快樂,天涯若比鄰,有緣再相見!
(以期末口頭報告順序)
小馬:遠距教學之臥虎藏龍 http://unka74.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html
涵如:遠距體驗營 http://phoebe928.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3510.html
小冷:東大遠距DISTENCE 春con http://coldy815.blogspot.com/2007/06/distence-2007-con.html
瞇瞇:The Space http://owindbello.blogspot.com/2007/06/space_09.html
關小豪:遠距之旅 http://kaigou623.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8729.html
佩如:跨越文化濠溝 http://sandy-insist22.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12.html
戎文:想飛~天空之城 http://bluewater829.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html
佳珊:http://shan328.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html
小哈:遠距之古典樂篇 http://horoscope1112.blogspot.com/2007/06/no1.html
posted at 晚上11:05 5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利用午飯時間看大家的blog, 看到雅琇的這句話
『老師究竟多高?本人比電視漂亮嗎?』
當場大笑起來,害辦公室的同事均好奇的看過來。
這讓我想起前兩天偉堯在msn和我的對話:
老師 有個問題一直好奇沒問 妳結婚了嗎?
要做媒嗎
哈 你肯回台灣的話啊
當然肯啊...你要給我做媒還是只是好奇寶寶?
呵呵 老師期待嗎
不,我很害羞的
呵呵 好奇啊 作媒的話 得先讓我知道年齡耶 你肯嗎?
(想知道其餘的對話內容,請直接與偉堯連絡,所有收入,我們五五分帳。)
幾個禮拜前,大學部提到打班藍的事,小冷不經意提到她打中鋒。我記得當時心理愣了一下,因為從鏡頭中,很可愛的小冷,看不出來有一百七十幾公分高!
這真是很有趣。透過鏡頭,很多實體的個人特質如高、矮、等,可能無法傳達的。但是更有趣的是,例如像個性等,又似乎不受距離限制。如果你問我,我認為大家保持一點『神秘的距離』也很好,這樣可以有『神秘的想像空間』!
透露一點好了...見過我本人的人,大家都說我照相『很上像』。所以還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吧!
Okay, 透露兩點好了...很多人說我長的像小冷,那我的身高會不會也有一點像呢?
哈哈哈,沒想到我還是有一點神秘的。
Dr. Seues 是美國一位家譽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家,可能在台灣的同學也不陌生(台北圖書館的部分簡介)。最早的印象是小時候看過的圖畫書 The Cat in the Hat,除了這隻會變魔術的貓很有趣外,更記得故事背景是在一個有下雪的地方。在台灣一個亞熱帶長大的孩子,『雪』好像將魔術貓的魔術變的更神奇了!去年博士畢業時,系上一位老師送了我一本 Dr. Seuses 的圖畫書-- Oh, the Places You’ll Go! (文字),原來這本書是美國高中或大學很受歡迎的畢業禮物!我喜歡圖畫書!押韻的文字讀起來更有趣。當然我更喜歡書中表達的涵義。現在我也將這個有趣的圖畫書送給同學,作為大家的畢業禮物。共勉之!
MITWorld 大師級演講中,現有十五個已經有字幕檔了。同學可以利用暑假閑來無事,在家好好享用。在享用的同時,不要忘了將這個資源努力轉告親朋好友。更歡迎你來OOPS的論壇分享你的心得或是感謝。
http://myoops.blogbus.com/logs/5696546.html 列出十五個有字幕檔的演講。
一大早起來,就被兩個有趣的 video 搞亂了我早上的計畫。
長話短說,首先我看到 Steve Downes 的 blog 介紹了兩個 video, 一看之下,覺得很簡單又很有趣。第一個想法是:如果有中文翻譯多好!跟著網址,我追蹤到 Common Craft,從左下角的 "all time greats" 找到原始連接 (rss, wiki)。不看則已,一看心理一驚!Wow,原來 DotSub 已經為這個兩個 video 成立了『字幕版』。
已不記得什麼時候知道 DotSub ,當時還是OOPS的朱學恆將這個服務介紹給我的。我在OOPS除了作翻譯義工,也在2004年建立了一個wiki網站,從事OOPS教學影片的字幕工作,算是OOPS的子計畫吧(一轉眼也兩年半了)。DotSub的方法很 web2.0,將影片時間軸事先分割好,義工可根據喜好作翻譯工作。翻譯的字幕立刻呈現。
下面這個『wikis 簡單說』(wikis in plain English 我翻譯的名字,不知妥當否?)有人已經完全翻譯完成,我今早只稍作修改,請享用! (3.5 minutes)
下面這個『rss 簡單說』(rss in plain English) 有人已經開始了簡體中文翻譯,但也只剛開始(13%),因為畢竟兩岸文字用法不同,我自告奮勇,今早開始了中文繁體的翻譯。在po本文時尚未完成(31%)。你們說會不會有人接續我的工作,將之完成呢?看看吧! (3.5 minutes)
posted at 晚上8:32 9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這篇文章在同學、朋友、家人之間,已經轉載了好幾次,今天又進了我的郵箱,po上來和同學分享。不知道我們有沒有辦法這麼灑脫,認為讀書只是讓玩的視野擴大。我想,也許改成『學習』更恰當,畢竟終身學習的方法很多,不過從『玩』的角度下手,這樣的說法比較能吸引年輕人吧!
轉載開始 ========================================
來源:網路流傳
記者曾問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有什麼話要送給年輕人?他只說了四個字:開始讀書。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我有個國三的女兒,她在前一陣子的保送升學甄試時只填了一個志願,結果高分落榜。她說: 聯考名額還那麼多,我總要把機會都試過了,才能甘願。
前幾天, 收音機播出屋頂上的提琴手,她陶醉在音樂旋律中說: 很高興,我聽得懂英語。
當有人開玩笑罵她是笨蛋的平方時,她會回罵笨蛋的立方。她說:還好,我上過數學課。
在書店, 她翻著進口月曆,笑開了臉, 因為她看到畢卡索、 梵谷的名畫,都被改畫進了貓臉, 藝術家的幽默,使她一整天心情愉快。她說: 美術史,我沒有白念。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她說:哪來那麼嚴肅?讀書,讓我的日子過的更有趣罷了。
那你為什麼想念第一志願的學校呢?她說: 我想把日子玩的更精采,我想聽聽名校名師的課,我想認識一群聽得懂我說笑話的朋友。而且, 第一志願的學校,不是用想的就可以進去念,我和我未來的好朋友,現在都在為聯考努力以赴。
我想,這就是她。人生以玩為目的。讀書只是讓她能玩的視野擴大,讓她更能享受生活之美的方法而已。
上面這篇文,我真的是不記得作者的名字了。原諒我。但,我一直記著這句話:“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呵呵!原來我們都曾為了和現在的朋友認識,而曾經這麼的努力著。
如果,你是將來孩子的爸媽,請千萬不要忘了提醒孩子,讀書,還有很多的樂趣。如果,你是別人家的家教或老師,請別忘了鼓勵孩子說,讀書,並不是只有表面。如果,你還是個年輕的孩子,讀書,真的會讓你找到更多的樂趣的。
與大家共享這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動。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但是,我願認真活在當下。專心走路,專心看書,專心做報告,專心聽音樂及教小朋友。希望你們也能早日體驗到讀書之於你人生的意義,並且慶幸自己曾經努力讀書,進而養成讀書的習慣。
送給你們一段馬斯洛說過的話:
今天看第三組的表現、同學的參與,讓我覺得大家成長的速度驚人!三組同學各有特色,嘔心瀝血的表現,不但帶動良性的競爭,希望更讓討論的話題能深入大家心中。在 blog 撰寫方面,從一開始每週的流水帳,到現在五花八門、各顯神通的心得分享,作老師的只有一句話──孺子可教也。這兩個禮拜,好幾位同學也十分積極的、早早的就將 blog 寫好了,也有比較多的同學會自動給大家的 blog 寫回饋,這些都是很棒的現象!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學期已近尾聲,同學畢業在即。回頭看看,一路走來,用高潮迭起來形容不以為過。今天受到助教的 email ,帶傳主任的話,問我下學期能不能繼續。所以同學們啊,為了避免你的學弟妹遭受類似悽慘的命運,期末報告一定要好好的給一些建議哦。大家的報告大綱真是有趣,讓我等不及捧讀各位的大作。小馬的「臥虎藏龍」裡有高手過招、仙人指點等,一副很『江湖』的樣子。Sandy 提到跨越文化的豪溝,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的距離真的有一條大河那麼遠,還是只是一條小水溝那麼近?戎文以『空中危機』為題,用坐飛機來隱喻,不但有趣,也很貼切。學習好像一趟一趟的旅程,這次的結束了還有下一次,而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經驗和回憶。不但從旅程中學習到東西,最後還可以拿紀念品呢!涵如把這堂課比喻為一個遠距體驗營,裡面有適應新環境,大地遊戲,晚會,還有交換禮物等,讓我躍躍欲試,也想報名參加玩遊戲囉!當然我們感性的小冷用『從前,有個外國人,叫吉絲‧廣毅』為題,取與『集思廣益』諧音,也真天才!
希望下週大部分的同學能將至少一半的報告完成,這樣不但我可以給一些即時的回饋,也可以幫助其他同學腦力激盪,讓這份報告成為你最好的報告之一!加油加油!
posted at 晚上11:38 2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今天收到大學同學寄來的郵件,覺得這篇文章很好,在這裡和同學分享,祝大家永遠青澀。互勉之。
轉載開始 -------------------------------------------------------
對自己有利的叫「成功」,只有對別人也有利的才叫「成就」
回饋社會 無關年華
作者:洪蘭 2007.02.14╱ 第366期
人不管怎麼巧,終逃不過死亡,所以一生一定要做些對別人也有利的事才可。
當生命消失時,至少要讓這副臭皮囊化作春泥更護花!
一位在國外進修的學生寄了張賀年卡來,信裡開玩笑說他被我們騙了,學問原來是臭的。
原來他在開刀房實習,用電刀劃開病人的脂肪組織時,會冒出臭的青煙,但是
手術台上躺著卻是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某學術領域的大師。
他說學問再大,仍是一副臭皮囊。雖是玩笑話,卻讓人深思,
讀了一大堆書,如果沒有用出來,滿腹經綸化成塵土,的確是白走人世一遭。
難怪古人把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當作讀書人最大的不幸。
想做事,不必等待
不過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 對自己有利的叫「成功」,只有對別人也有利的才叫「成就」,這兩者是不同的。
《紅樓夢》中賈府的家廟叫鐵檻寺,因為「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需一個土饅頭」,
人不管怎麼巧,終逃不過死亡,人一生一定要做些對別人也有利的事才可。
我在中正大學教書時的校長是林清江校長,他說五十歲以前要努力證明自己是有用之人,
五十歲以後,要努力將這個有用回饋社會,所以他要我們去嘉義的文化中心對民眾演講,
要把實驗室做的研究講到一般老百姓聽得懂才行,他要我們學以致用。
最近一位八歲的華裔女孩出了本書,記者問她,「妳長大要做什麼?」她說,
「我為什麼要等到長大才做什麼?這是很奇怪的觀念,
你們大人都假設沒有長大之前就什麼都不是,我現在就是個作家。」
Bravo!你不必等長大才去做你想要做的事,現在就可以做。
人生難以預料,說不定等到長大時就已經太晚了。
你也不必擔心太老了,不能去做你想要做的事,因為青春無關年華,它是內心境界。
有句英文諺語說得好,
「假如你認為你還青澀,你可以繼續成長,
如果你認為你已成熟,那只能等著爛掉。」
我們的心決定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反過頭來決定大腦神經的連接,
只要心中覺得是年輕就可以做很多的事,
最主要是做的事不能只為自己。
有一個研究訪問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問他們如果可以重新再活一次,他們會做什麼改變?
結果大多數人說,「我會多做一些事情,讓這些事情在我死後仍然可以延續下去。」
的確,如果一切隨風而逝,那就彷彿不曾走過,所以人一定要做一些比生命更長久的事情,當生命消失時,至少要讓這副臭皮囊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為陽明大學精神科學研究所教授)
大約兩個禮拜前,有一天出門時,居然發現有一隻鴿子,在我家陽臺的架子上築了一個窩。窩雖看似簡陋,但是我的陽台又避風、又避雨,算這隻鴿子聰明!
從另一個角度偷拍──將手從門伸出去,拿著數位相機朝鴿子的方向拍,要拍好幾張才有一張好的,還好是數位相機──科技真好。鴿子媽媽一動不動的一兩個禮拜。
有一天下雨,出門時警覺鴿子媽媽不見了!再仔細一看,哇,鴿子寶寶出來了,一個人 home alone,等媽媽回來喂他吧!
這是出生幾天後的照片,媽媽出去覓食,我就小心的跑到陽台,照了一張鴿子寶寶寫真照。
母女/子團園照。鴿子寶寶剛整理過羽毛,毛茸茸的,看起來比實際大很多。
希望他們趕快搬走,這樣我就不必每天出門都得低著頭,很小心,生怕驚動一家人啊!
這禮拜小馬在 blog 中提到,在觀看【世界是平的】時,雖然看見現場觀眾笑得很高興,但他根本無法抓出笑點在哪。這很有趣,我自己在看的時候(雖然已經看過三遍了)也是捧腹大笑,佩服 Friedman 的口才幽默。小馬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差異』──幽默。幽默和文化有密切的連接,有時候可能真的無法直接傳達,在這我不得不佩服電影翻譯者,能將好萊塢的影片帶入國人的市場。從幽默這件事,讓我想起一個 YouTube 的 video。原來是挪威某電視台在 2001 年錄製,以幽默、帶有諷刺的手法,來嘲笑我們對新科技的無知與畏懼。(我今天在美國的課堂上放,大家笑死了)你們看看好不好笑?Video 叫做 “Introduction to Book”。
這學期我深深體會到時差的好處。同學有好幾隻夜貓子,作業常常在台灣時間午夜之後紛紛出現。因為時間的差別,我大部份有辦法在上課前『速讀』,並給予簡短回饋。有時也會利用同學寫的內容,作為『分享時間』的話題。不過問題是1)當週統整的同學無法作業,2)我無法保證每次都能在上課前『速讀』大家的作業,進而作為上課的依據和調整。除了同學們可以儘量提早完成每週作業,我想這和我沒有規定作業繳交時間有關。我考慮以後 (不是這學期啦) 可以規定,應該在每週上課24 小時前繳交,這樣不但方便統整的同學,也讓大家有時間閱讀彼此的文章等,增加課前的準備,讓課堂互動更 productive。同學們覺得我這個想法可行嗎?
提到對課程的調整,就不得不談到這學期使用的工具。我已經在wk3: 說太多話了!!! (part1) 以及wk2: 人多意見多,但這是好事 (part1) (issue 4) 中兩次提到改進的計畫。最主要我承認一開始一下子太快的介紹了太多的工具,以後必須一個一個循序漸進的介紹。第二是這學期每樣工具我並沒有好好仔細的介紹,這也是可以大幅改進的。如果這兩點做到,我想同學們的接受度與使用度應該會提高。我還有好幾個工具這學期沒用呢!從『教育的未來』到『世界是平的』,希望同學至少有一個共識: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l learning。學校正規教育只是一部份,非正規教育更是重要。當沒有人將所有的講義、作業整齊的呈現給你,當你必須自己從浩瀚無垠的網路中節選東、節選西時,也許你們就會了解這學期使用的工具可能是『真實世界』中很普通的東西罷了。
所謂『工具』,大部分不外乎是用來溝通罷了!工具必須有相當的使用經驗後,才能體會個中的易、同、優點、缺點,然後根據個人喜好、使用目的等,作最好的選擇。至於 blog 和 discussion forum ( 例如 google group 等) 是否重複性太高,我讓同學自己決定。畢竟讓同學試用不同的工具也是課程的目的之一啊。但是 wiki 是不一樣的喔。我在 wiki 精神的 podcast 中已經概略陳述過,在此不贅述。
從溝通的工具又牽扯到同學之間的溝通。很高興在學期接近尾聲時,同學終於了解,修遠距的課,同學當然『必須』利用『工具』來『溝通』啊!這不正是『遠距』的意義嗎?同學在不同的地方,但仍透過網路,協調合作。如同 Jennie 在訪談中的補充:『在世界不斷的國際化、團隊化下,知道如何在虛擬空間中和同儕合作、溝通是一個地球村居民的必備技能』。看來這門課貨真價實,沒有掛羊頭買狗肉啦!
學期即將進入尾聲,同學加緊努力,一定要開始著手寫期末報告了!
Update: 發現有一件事忘了提。從這學期的經驗,我認為可以考慮每週(尤其是開學初)上課前三十分鐘,可以拿來做關於 technology 的問與答。每週上課最後三十分鐘可以留給同學作溝通時間。不知道同學有沒有利用上課最後三十分鐘的時間來和組員溝通啊?
posted at 晚上11:34 5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本週有三件事和同學分享。
首先,同學們都好早到學校哦,你們一般都是如此嗎?一大早到校,登入網路學園,等老師來上課嗎?很感動呢!你們越來越早,我也不敢偷懶嘍,哈哈!
接下來,我要好好表揚小馬同學。小馬同學除了課堂要求的功課外,利用自己的時間看了其他OOPS的資源。這學期向各位介紹OOPS不只是將之做為課堂的議題來討論,真正的意義是同學是否能自動自發的利用類似的資源,達到個人學習的目的。從小馬的使用經驗,提醒同學原來有很多課程是有影音檔的,而從這個發現,我們也有機會討論到影音課程對自學者的幫助。從之前的討論可以知道,有同學質疑沒有老師互動/指導的開放式課程可能在自學上還有困難。從小馬的發現,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到,開放式課程有不同的資源供使用者選擇。小馬自動自發去利用OOPS,其他同學有嗎?有的話,可以寫在每週個人 blog 中和大家分享啊,因為這不但和課程有關,更可以促進同學間資源分享的習慣!
最後,當然是對本週報告組同學的評語。如同關同學說的,我們先給本週報告組同學一個愛的鼓勵!在良性競爭下,看得出來報告組同學精心設計了分享討論的過程,也對 wiki 網頁有不同的呈現。創新一定要大大的鼓勵!小馬同學主持有大將之風,會鼓勵同學不要做無意義的發言,或是提醒同學在分享時不必重複影片內容,應著重在發表自己的感想。這是很不容易的哦,主持人的確必須有掌控大局的眼光和管理,小馬同學做的很好,同學也很配合發言,讓討論進行的熱熱鬧鬧!
當然好還能更好。幾週前我在鴨子划水一文中提到同學的『合作』習慣。譬如從 wiki 的報告中,我還是無法看出『共同合作』的蛛絲馬跡──在 history 中沒有同組組員共同編輯的過程。我相信同學是有面對面討論過的,所以我希望同學在 blog 中能分享合作的過程,這樣其他同學也能從中學習不同的經驗,而我也能一窺大家努力的辛酸。第二個建議,也是鴨子划水一文中提到,在討論當天,如何讓大家了解你們是一個組呢?組員應該更投入討論,並更積極回答問題。
第三點,我給大家一個挑戰──主持人在每個人發表完之後,除了重點歸納,並且重複敘述一次外,能不能將討論推到更深的層次?與其重複敘述同學的意見,如果能就同學的意見做一個評論,提出同意/反對的聲音,是不是比不斷的重複敘述有更深的教育意義呢?這個很難哦,連我都不太做得到,因為這就必須考驗我們的臨場反應啦!但是我提出來,給同學一個參考。
這兩週兩組同學,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討論風貌。第三組加油哦,我們等著看你的創新啦!
最後的最後,我必須說,你們真是一群天才學生,對灰色市場提出的解決之道真是五花八門...只能說大家都很有創意吧!
posted at 上午11:47 0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昨晚和 Dr.Bonk 通 email,順便提到,研究所的同學幾乎將第一章翻成中文了。我告訴他我計畫暑假,綜合不同版本的翻譯,製作一個 final version,這樣我以後的學生可以用,他也有了中文的第一章。
btw,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to know that my Taiwan students have basically translated your blended handbook chapter 1 into Chinese. What I plan to do (maybe after the semester is over in late June) is to consolidate all the translations and proofread them carefully. Then, you will have a Chinese version of it and I can reuse it in later classes... Not word by word translation by all means but the gist of it.
Dr. Bonk 回信說:但是我需要整本書翻譯呢!
(笑)
你有許多好學生!
ok, but we are looking for someone to translate the entire book. smile!
You have some good students there.
分了好幾次錄製,內容只能憑記憶,加了少許自己的想法,絕對沒有劉老師親自回答精采,不過也只能將就了。另外還有一件抱歉的事,因分開錄製,又不夠專業,有的時候聲音大,有的時候聲音小,所以小心你的耳朵哦!
(35 minutes)
mp3 直接下載 http://www.mypodcast.com/fsaudio/drmuffin_20070522_2148-29863.mp3
雅琇
1. Dr. Liu 遠距教學教師培訓工作經驗談 --提問聽完從事遠距教學工作者的說明,能有更深的了解。任何一所學校能確實有效的執行數位學習,一定要有專門的團隊來協助老師及學生進行教學與學習,在這裡提到團隊會協助老師將課程數位化,為的是讓數位學習平台不單只是老師上傳講義的地方,因此要重新設計文字、音響、圖像等教材,並且能讓學生在數位課程中能能彼此互動良好,就必須要有一套有趣的教學設計。1. 在發展數位課程的設計時,不只有老師要改變,學生也必須去適應數位課程的施行方式,想請問 Dr. Liu的是,在數位課程實施後,學生通常花最多時間去適應哪些改變,或是是否仍有無法克服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
佩貞
2. Cur Bonk的演講中提到完全線上學習者中比較多的是內向學習者,但是利用線上學習的方式因為非同步的溝通,教師對於課程的安排該如何掌控?在課程結束後,如何去評鑑這套課程適合所有的學生使用? 從哪些地方去評估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狀況?
3. 教師在製作數位內容之前,是否應對學習者實施前測?以了解學習者的先備知識。
4. 因為教師製作數位內容及適應線上課程需要花許多心力、時間,已經很辛苦了,倘若又遇到學習者的態度不積極,則您會如何輔導教師要如何調適呢?如何增加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效能?
義斌只有一個問題,想同時看看兩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專家的想法:BL的一大部分是非同步教學,5. Face to Face或Net Meeting的比重多少較合適?
6. Face to Face或Net Meeting的主要用途應該是什麼?
偉堯
7. 在美國,像休士頓大學專門開發這樣的培訓課程,是如同師範學院的教育學程,還是說這只是單獨一州,甚至是學校本身進行的一項試探性教學模式?
8.有多少的學校也開始研發遠距教學師資培訓?
9.美國對於這樣混合式教學的評估與州政府政策有何關聯?Dr. Liu 遠距教學教師培訓工作經驗談 --議題
10.如何評估哪些大學適用哪種線上或多媒體數位課程?
11.不同地區在使用線上或多媒體數位課程上的課程設計上有何差異?考量的因素為何?
耀德
12. Dr. liu提到要讓一堂課的線上課程完整發展也不是那個容易,要發展至少要三個時期才能完善,不知道是不是我耳背,聽到的似乎是三個「時期」,如果是的話,想請問是哪三個時期?
13. 另外由於Dr. Liu提到了所謂線上教學必須透過線上的工具來進行分組,而不像傳統面對面式的工作指派,我想討論的是,那像我們現在作業常常需要分組,由於地域性的原因,讓我們還可以面對面討論,這樣是不是還沒完全發揮Fully On Line的精神呢?那所以像作業指派的部份,是不是有更有趣的分派方式或是合作方式呢?
智元
14. 想較深入得知傳統面授轉形數位課程時,其教學設計相關的過程。
15. 而在此執行規劃製作階段,有哪些部份需特別注意
16. 可請您由您相關的工作經驗中,闡述比較傳統與數位課程在教學上的差異點嗎?
17.資訊融入課程是否等同數位學習?
18.在轉化這些教材時,會考量到哪些方面?
19.如何轉化或修改現有的教材,以符合教學現場的進行
博忠
20、若學校想對一門課程實施blend learning,應該如何進行,組成一個小組?小組成員要有什麼專長?工作如何分配?
21、我所服務的學校是職業學校,教導實作方面的技術,如要使用數位化的教學應如何將實作的過程教導該學生?且讓學生有如同實際操作的感覺呢?
昨天打開電視,剛好看到 CBS 訪問 Nicholas Negroponte, 百元電腦
訪談是英文,但網頁有英文逐字稿,也許可幫助理解吧!
最新訪談哦! 片中提到許多同學(可能或已經)提出來的問題
片中也提到 OLPC 和 Intel 的競爭
最後 Negroponte 提到 OLPC 將來在美國流通是可能的,但是每一個人必須買兩個--一個給自己的孩子,另一個給發展中國家的孩子!有趣的 idea !
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7/05/20/60minutes/main2830058.shtml
同學又和我抱怨英文了,我是一個頭兩個大,同學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我的困難
同學的困難
從和同學的對談中,我深深了解同學的難處。這個問題,是不是無解呢?
我能做到的:
同學能做到的:
我想聽聽同學是否有其他的建議。我絕對強調同學 “come to class prepared” 而不是 “come to class cold” 有備而來上課,而不是腦袋空空而來,等著被餵食,這我是不贊成的。
最後我想提一下,耀德 與 義斌 不約而同的對建構式學習提出了質疑。這很有趣,一方面我們了解"知識就是在無限循環的激盪中產生",另一方面,我們懷疑"建構出來的內容是正確的嗎"。建構式學習對老師和同學都是一種挑戰,因為對大多數傳統教育下走過來的人(就是我們啦),還是下意識的喜歡『正確答案』。回想剛進教育學院就讀時,也對這種『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課堂討論覺得沮喪,其中一個 culture shock 就是經常反覆的自我懷疑:『到底我的想法是對的嗎』。有趣的是,在不知不覺中,我不但已經習慣這種思考模式,現在如果讓我回到傳統的『正確答案』模式,我可能還會有反culture shock呢!有一個老師,是我見過最 skillful 的 facilitator。有一次我問她的秘訣是什麼,她笑著說"bite your tongue"(大概翻成閉嘴)她的意思不是說老師什麼意見都沒有,她強調尊重大家的意見,不要喧賓奪主,應鼓勵發言。所以我記住了"bite my tongue"!Knowledge 與 authority 是一個有趣的互動。
posted at 下午6:45 7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這禮拜的標題是『再接再厲』,代表了我對同學努力的肯定,同時也希望大家(包括我)繼續加油,更上一層樓,好還要更好!
為了鼓勵大家作創意的發揮,不要有所謂『正確答案』的限制,我故意延遲發表本週的 blog,因為我發現(大學部)同學可能有『參考』我 blog 的『習慣』。『正確答案』就是實話實說啦!很容易的,知道了嗎?(可是我還是第一個po的… hmm…)
第一組同學本週作了報告與主持討論。首先嘉獎一下 wiki 的製作,從頁面的 history 看起來很有共同創作的精神哦!再來就是華同學說話很有條例,看來平常太少發揮的機會,那天真是滔滔不絕,頗有大將之風。
反過來說,主持是不是挺不容易的?尤其同學的配合度不太高,都等著被點名才開口。再來,要提出一個好問題更是不容易,是不是?請同學想一想前幾週我們討論過主持人扮演的角色,也討論過如何能讓課程更生動。同學提出洋洋灑灑許多意見,例如生活化,聊天化等。根據我們討論過的這些意見,再回頭想一想討論的議題與進行的方式,是不是理論與實務還有一些差距?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思考思考哦!我更希望能看到報告組同學寫一寫如何溝通協調的過程等,讓同學參考。
根據這週的經驗,建議以後報告組同學儘早一點將 wiki 報告與議題準備好,用 google group 提醒大家先去看,這樣同學就不會一下子回答不出問題,場面就尷尬啦。大家再接再厲!
因為報告組同學提出的問題很深,有一點難回答,我提出了一些問題,讓同學思考:
以下現象,對你個人有什麼意義?能舉出例子或個人經驗嗎?他和教育又有什麼關係?
posted at 下午2:49 0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這學期真的學了好多東西,像 Camtashia (紀錄螢幕活動、錄音、錄影等),google video (還試用了 youtube,但 youtube 有十分鐘的限制),和 podcasting等。因為這堂課而讓我有機會實際應用這些科技。實際的操作,更替我揭開了一些科技的神秘面紗。我以前老搞不懂為什麼podcasting這麼紅,不就是將 audio 放在網上嗎?也問過很多人,大家都說,就是就是。但不論大家怎麼說,我總還是有一層疑問。奇怪的是,等到親自操作後,我終於明白podcasting就是將 audio 放在網上。親身的經驗讓我確實的體驗了別人老早就告訴我的 information。原來 information 必須經過內化的過程才能成為 knowledge 的!
酷哦!
如何使用wiki來體現共同創作的精神與過程? (5 min)
回應涵如5.9上課心得 (4 min)
update 更新
另一個新的網站叫 TeacherTube http://www.teachertube.com/,三月才正式開張,類似 YouTube 的概念,但是 focus on 教育。看了一下常見問題集,原來沒有十分鐘或是 100mb 的限制(YouTube 有,google video 沒有。 YouTube或google video,好的一面是內容包羅萬象,但不幸的是『龍蛇雜處』的情形也很嚴重,TeacherTube 希望能保持一個『淨土』,希望如此!
只是一個範例---草稿大綱的開始
教學相長
同學的大綱越具體愈好。例如像『傾聽同學的聲音』中的例子。還有要至少引用10個同學的blog postings ,所以如果你已經有 idea 了,可以條例出來。提醒同學,要具體列舉,避免天馬行空。有問題再討論!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而且是草稿的開始,還可以修改或改變心意的。
上週討論Jennie的訪談。根據同學的留言,我發現大家都了解遠距教學中,同學自主學習,自動自發的重要,但是畢竟知易行難,能否實現又是另一回事。從作老師的立場,我很想知道是否在作業活動上能做調整,讓同學更能有興趣參與。我在討論版上提出了這個問題,但只有一位同學回答...hmm….
所以在課堂上,我又將這個問題提出來,請大家腦力激盪!經過短暫的 silence 後,同學陸續發表了各自的意見,想法都很好、很有趣啊!
根據我的觀察,同學們對發表『理論』似乎都很在行呢,但是我希望同學能將形而上的理論落實在實際、可行的行動中。在大家將各自意見發表在 whiteboard 上後,我一個一個點名,要大家用這堂課為例,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有的同學能提出一些實際的想法,有的必須再想一想。同學有很多很好的建議哦!
1.例如有人建議Predication的報告可以用辯論的方式,讓三組同學互相詢問、回答、辯護各自的2007預測。我倒是蠻喜歡這個想法,有變化,也夠刺激。不過從老師的角度,接下來的問題是誰/如何公平的決定『勝負』呢?同學再想想吧!
2.另外有同學提到教學遊戲化、生活化等,也是合理的建議。像辯論也可算是一種遊戲吧!就生活化而言,有同學建議在聽完Jennie訪談後,可以讓同學訪問其他同學,看大家有沒有其他不同的遠距教學經驗。很好的建議啊!不過話說回來,就生活化而言,除了一、兩位同學在開學初有主動在 blog 上分享生活經驗外,大部分的同學還是將 blog 當一個『功課』看待,只作到『分內』的就滿意了。我也三不五時在 blog 上做一些生活的分享,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迴響。我的感想是,同學的建議很好,但真正施行時也許又不一樣吧?
3.最後有幾位同學表達,從報告型式到課程內容等,希望能有多一些『選擇』,這也是很好的想法,而這堂課在這一方面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不過在幾個線上討論的作業中,同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議題回答,也算是一種選擇了!
謝謝同學的寶貴意見,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繼續想一想,還可以有更好又實際的建議的!
posted at 晚上10:37 0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這兩個禮拜作業『百元電腦』和『世界是平的』報告、討論都很精采。有趣的是,大部份同學們有興趣的議題,和我的很不一樣。真的讓我體驗到教學相長,更讓我從同學身上學到了許多。綜合兩個影片,我的 overall reflection 就是一句話:the power of “one”!
『一』是什麼呢?
可以是一個人,一句話,一個夢想,一段經驗...”One” could be anything!
『一』的力量有多大?How powerful could “one” be?從這段影片中,我得到許多啟發。現在再想想,『一』的力量有多大?
上個禮拜達賴喇嘛來 Houston 的 Rice University 做兩場公開演講,我很幸運能聆聽他的開示。下午的主題是 tolerance and universal responsibilities 。達賴喇嘛198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主要是他非暴力的推動西藏獨立。他除了提倡不同宗教間的互解與溝通外,更鼓勵每一個地球人都應該有推動和平的責任。提問時有人問到現在社會 global warming 等問題層出不窮,一個人能做什麼呢?What can one person do?問問題的人似乎帶著絕望的口氣,但是達賴喇嘛帶著一貫率真的口吻回答:從自己做起!
我很天真的認為,人類的 generosity 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百元電腦正是一個例子!
幾年前剛聽到這個計畫,也和有些人一樣,覺得飯都吃不飽了,還玩電腦?但是當我了解到電腦有內建 mesh network能力時,對這個計畫的看法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的轉變。They are serious about learning! 如果你有興趣,看這個 或 這個 video demo,看 mesh network 如何在百元電腦的計畫中 promote social learning, collaboration與 learning communities,這些理念和我對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而我也開始對這個計畫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聽完演講之後,最讓我心動的,是講者很誠肯的承認,改變需要時間(change takes time)。他提到教師的teaching practice必須改變,學生的 learning practice 必須改變,學校教育只是學習的一小部份(only parts of learning comes from teaching; learning outside class),學習必須融入生活(integrated view of life as applied to education),同儕之間的互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peer to peer learning)...這一切的一切,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改變(takes decades to change),而百元電腦只是種下種子(seeds the change)---the power of one project!
我天真的認為,只要計畫的中心思想是正確的,這些問題遲早會被克服,重要的是必須去施行。如果要等到所有的其他問題都解決了,然後才回頭來看教育,那是本末倒置。是的,這個計畫是灑下一個願景,鋪製一個未來!
同樣的,『世界是平的』也是一個願景。如果從 web2.0 的角度來看,也許有些同學 miss 了一個很重要的中心思想── the power of individuals,也是Friedman 稱之為 globalization 3.0。去年 Times 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是 “you”,從最近的 digg 事件,大家可以體會,網路匯集眾多『一個人的力量』,能成就如何的威力。OOPS 計畫不又是一個例子?兩千多個義工,每個人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但結合眾人之力,不是成就了 OOPS?(不同的是,digg是網路力量的錯誤示範)
我一邊聽演講,一邊寫下了七個問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想一想:
記得看過這本書 The Flicker Mind,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中國人造字多奇妙,crisis這個字中文是『危機』。『危機』是在危難中的契機,當有危難時,也是契機出現時。百元電腦也好,世界是平的也罷,重要的是,心有多大,『一』的力量就有多大!
從自己做起!要輸出希望啊!
posted at 上午10:34 1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昨天上課,義斌問了一個好問題:
我們在做研究,普遍遇到外文文獻不足,因為取得不便,老師有沒有文獻資料庫可以免費取得的
okay, 我今天終於將大家的心得,按照預定計畫,分享在 OOPS 的論壇上了
請看 http://forum.fantasy.tw/viewtopic.php?p=122858
你們說有沒有人會來回應?
接下來是OOPS的討論等,也會一一整理再分享
大家回去看看自己的 post 有沒有錯別字或是語句不通的,趕快改啊!
創作共享,天下為公!
Digg This: 09-f9-11-02-9d-74-e3-5b-d8-41-56-c5- 63-56-88-c0
以網路的速度,這個『新聞』已經是『舊聞』了,夠多人寫這件事了,但是 just in case 你還不知道...
Cnet 對來龍去脈有大概的交代。但要了解故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首先必須了解 digg.com 是什麼。KennyP blog 有概略說明,不了解的可參考,我也不必重複。
很多網友推舉此事件,認為是 web2.0 的經典代表。如果就 “the power of the users” 的角度,我完全同意。不論你同不同意所謂 web2.0 的定義,這件事淋漓盡致的將 user-created, user-selected, user-powered, user-ranked, user------,使用者利用網路,在極短時間內,能遍及、達到的人數,而大家『同心協力』,『異口同聲』的為了『權力』表達了自己的聲音。的確很驚人,尤其是如果你對網路與社會有興趣的話,這真的可以是一個很好、很有趣的 case study。從此事件,也引發出許多相關的議題,例如,copyright, free speech, Internet law, power struggles 等。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這個 case study 很精采。
So what’s wrong, you asked?
造反有理?
當『人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無法無天』的事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爆發!『民主』不需要『法制』嗎?前幾天才和一位大陸的同學談到台灣的民主。他笑死了,說你們那是民主嗎?在這個『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年代,加上網路的 empowering effect ,更增加了所謂『民主』的複雜度。更何況『群眾』有時候是很盲目的,不明究理跟著起鬨的大有人在,再加上網路的便利,讓這種『盲目』更容易的擴散,畢竟一個 mouse click ,又不麻煩(太容易了),這些是我看見的隱憂。
星期五,系上兩個老師就這件事興高采烈的談了起來,對我保守的態度不以為然。當我提出,他們所爭取的東西是錯誤時(copyright 是另一個 issue,不在此文範圍),他們異口同聲的說:you don’t get it。
Maybe I don’t get it. Do you?
聽過「鴨子划水」的比喻嗎?鴨子就算水面下的蹼再怎麼努力划,水面上的姿態可是氣定神閒哩。我就像是那隻鴨子──裝輕鬆!
今天又有問題了。網路學園連上,但 Breeze 連不上。今天的 hero 是大家的侑霖哥,他在第一時間馬上開了一個臨時 Breeze 教室,讓我們能繼續上課。請大家不要忘記一定要好好謝謝他哦!
同學的表現也很值得驕傲!大家身經『百戰』,百戰百勝呢!現在都能很快配合,馬上進入臨時教室,給自己拍拍手!不過有一點小插曲,就是我不會用網路學園裡的 chat 功能,開啟後,我找不到如何將新來的同學加進來的地方,所以我只好關閉再重開。我以為我關閉 chat,就同時關閉了所有人的 chat,不過不是如此。原來開的還在,後來開的也在,結果同學們分散在不同的 chat room 中,哈哈,我不會用啦!有沒有人知道怎麼用的,可以教教我。
好不容易大家上線了,為了爭取時間,廢話少說,我讓戎文同學作 blog 統整報告後,就直接進入主題。根據觀察同學過去一星期的線上討論,我提出了兩個問題:1)"討論"和"發表文章"的異同 (就 google group 而言),2)主持人的工作包括什麼?同學的回答都很好,表示大家都明白,都了解,只是不見得親身實踐而已。
我為什麼問這兩個問題呢?猜到了吧!同學大都還是停留在"發表文章"的階段,自顧自話,沒有"討論"的互動,更沒有"討論"的腦力激盪,當然遑論進而拋磚引玉,引發出更深的省思了。這就和第二個問題有關了。戎文同學這禮拜主持人做的不錯,有督促大家,也有歸納與統整,不過好像只有我和他在"討論",同學的參與還待加強。為什麼呢?
從同學的討論與我的觀察,我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台灣的同學普遍對"分組"的作業和我有不同的認知。經過詢問,我發現,同學們對分組的態度是 cooperation,而我對分組的理念是 collaboration。同學們了解 cooperation 和 collaboration 的異同嗎?我也必須再想想,也許作業能再設計,讓同學從 cooperation 漸漸學習 collaboration。否則就像上禮拜,分到作主持人的同學就必須"獨當一面",而其他的同學好像"隔岸觀火"似的,有的連一篇文章都沒發表。這樣是最好的學習嗎?我繼續深思中。
今天我們在一小時內將課程結束,我認為蠻理想的,將 technology 的 risk 減低到一定的程度,也將課程的重點部份移至非同步。因為非同步的 risk 相對較低,也希望讓我這隻鴨子比較能『真輕鬆』而不是『裝輕鬆』。
這禮拜功課很簡單,希望大家都能在幾天之內有效率的完成。
最後,我必須請問大家,你們的 mic 是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常常有回音?這個問題從開學以來就一直存在,難道沒有解決方法?
posted at 上午10:20 5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網路學園又當機了!試了一個下午,一直連不上,心裡就有不好的預感。從昨天當機後,也連上去過,但連線斷斷續續。天真的希望也許等一下又會『奇蹟似』的恢復!
天不從人願!
吃完晚飯,看時間離上課還有一個小時,我把之前列印出的同學書面報告拿出來,準備再看一遍,等一下好好的和同學討論。大部分的報告寫的很好,很有內容與看法,也看出是花了時間的成果,等下的討論一定很精采。一邊看我一邊順手將電腦打開。網路連線完成,gmail notifier ding一聲,告訴我有新的 email。抬頭瞄了一眼,『網路學園壞壞耍脾氣事件之集思廣益討論串』赫然映入眼簾!心裡頓時涼了一截。不會吧!
天不從人願!
可愛的佩貞同學利用 google group向大家發出前線告急:
戰況報告:現在台灣時間07:29,網路學園,連接不可!!!
是我的網路故障嗎!?(戰鬥員:佩貞)
山不轉路轉。
我的第一反應是 skype 或是 msn,但是我 prefer Skype。原因有兩點。第一,今天計畫中的課程大部分是同學的口頭報告,所有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取代的系統必須有良好的語音會議功能。第二,根據個人三年來的經驗(也許你的經驗不同)skype 的品質比 msn 好數十倍!而我也有 audio conference call 的經驗(同時連線香港,台灣,加州,Houston),效果很好!
但是Skype一次conference call 只可以五個人。這時佩貞來email 了,『或許還是請Grace老師先規劃一下非同步課程吧!』
我上了 msn,給侑霖發message,告訴他情形。
山不轉路轉。
八點零一分,我送出了第一個suggestion:『大家應該已經看過 wiki 的報告, 那每一組一個主題, 大家就他們的報告,提出問題, 由每組組員回答/討論』
這時所有的同學都了解到網路學園當機了,也從google group 中知道我們正在處理中。好家在,google group 不是網路學園的一部分,否則...記得Prediction中的專家說的
Jay Cross -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Curt Bonk - "personalizing and customizing learning"
Stephen Downes -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OPS是一個例子)"
有看出類似的地方嗎?同學可能對 prediction 的精髓還要再讀一讀,想一想。在我的心裡,使用不同的工具(網路學園,google group, google video, pbwiki, blogger, email, rss reader, 還有今天的 msn等)就是一個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的例子,是不是也對 ”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提供了一個模型?
八點十九分,我給系上打了電話,和佩貞說到話。侑霖發message給我,沒辦法!
山不轉路轉。
八點二十四分,我將我msn account 從google group發給每一個人。
八點二十七分,義斌上線。
三十四分,耀德加入。
三十八分,耀德提議給同學打電話,請他們上線,義斌主動幫忙打二年級的。
四十分,佩貞加入。
四十四分,智元加入。
五十一分,偉堯加入。
五十六分,雅秀加入。
(chat detail see http://drmuffin.pbwiki.com/msnchat)
這個『臨時教室』繼續討論了功課等問題,大家還分了組,決定下週先看的 video。雖然有同學不習慣這種『群發』似的聊天方式,不過我們還是多少有了一些溝通,可能對某些同學還是第一次的『群發』msn 經驗?『臨時教室』在九點二十七分左右結束。從佩貞七點二十九分發出的第一個 email,兩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wow!
這個禮拜的經驗確實考驗我的中打速度。平常打字慢,但是我可以自己慢慢打,但在 real time 下,英文就很容易跑出來了。有時候不知道同學是看不懂英文,還是無法 follow 『群發』conversation。而且今天有一個很大的缺失,那就是博忠被我們犧牲了!我對這點感到很抱歉。同學也可以利用這個經驗,想想如果下次類似事件再發生,我們能有更好的對策嗎?
山不轉路轉。同學的合作,讓今天也成為一個很有趣的經驗。我和同事提起這件事,她建議我每個禮拜的課程網頁都應該有『備分』課程:如果今天有突發狀況,大家就執行 plan B。但是我覺得這門課本身就是一個『實驗』,下次有突發狀況,我們再來一起解決嘍!
今天的事件,也讓我想起孫悟空。孫悟空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如果我們如此 100% depends on technology,那我們是不是永遠無法逃出 technology 的手掌心?
山不轉路轉。轉的出technology 的手掌心嗎?
posted at 凌晨12:18 2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遲早會發生的,今天真的發生了。網路學園當機了!而且是課程正精采的時候!
原本我還以為是我的網路有問題,還覺得很內咎,結果整個校園網路可能出問題,大家都連不上。諷刺的是,課一開始,我還問同學,如果 technology 不合作,他們有準備alternative (其他的方法) 嗎?九位同學,七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兩位想過,但不知道怎麼辦。我還好像專家似的說,沒想過的可以開始想想哦!好像我胸有成竹,知道如何『危機處理』似的。
事實是,我預期類似的事件遲早會發生(可能發生在某個人,smaller scale,或是像今天larger scale)。開學前,和美國同事提到這門課,我們一致同意,這種完全即時線上課是 high risk。為什麼呢?很簡單,今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問過研究所同學,如果有一天我忽然從網上消失了,他們怎麼辦?老師消失了好像課上不下去了。其實同學連不上,也是大家的損失。而我的解決方案就是───你猜對了!非同步教學!將一部分課程轉成非同步(混成/合)不但有其理論上的優越性,更有執行上的必要性!
很可惜第二組同學正報告到精采處,我在紙上記下了:有團隊的感覺。佩如好像主持人,將麥克風交給佳珊,我還在等著佳珊如何將麥克風交回給佩如,然後再傳給小馬。可惜沒看到!佳珊的報告表現出資料收集的很完整,尤其佳珊提到她對Stephen Downes 的欽佩,將我們和專家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可惜接下來的口頭報告沒聽到,但我相信一定很棒!
根據 wiki 上的書面報告,我對每一組擬了許多問題,準備今天和大家討論,現在要我一個一個打出來是不太可能的,但我會在 google group 上和同學一起參與討論!
High Tech 不 work 的時候,low tech 就變的特別珍貴。終於我給系上打了電話,最後和佳珊講到話。透過電話,大家達成共識,利用 google group 繼續二、三組的討論。而這禮拜又沒有新的功課。蔡主任知道了大不了我們就一起被罵嘍!記住,我和你們是同國的啦!大家努力,好好在 google group 上討論吧!
posted at 晚上10:08 2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哈佛五大寫作智慧 商業周刊第 1012 期作者:吳錦勳
1.寫--重寫--再修改:
寫作沒有別的捷徑,只有一寫再寫,才能寫出精煉的好文章.
2.從別人批評中得到建議:
別人比你客觀,他們批評很有幫助,透過質疑可以逼我們想得更清楚,最好有不同的意見,可以逼我們凸顯論點.
3.要有推論,重點及觀點:
沒有重點,文章詞藻再美,文法再無懈可擊都沒有說服力.
4.要具體,推論要有充足證據,並且找出好的例子支持這些證據:
如果你舉不出任何具體例證,表示你可能根本沒弄懂.
5.心裏一定要有讀者,但不要一味迎合:
寫作是發展及表達你自己的觀念,不要想投其所好.
Double my storage space by writing about pbwiki online!
like:
dislike:
雖然我對大四同學非同步教學的表現不盡滿意,研究所同學相較之下自我約束的能力的確略勝一籌。綜合兩班的feedback與online poll,結論是大家對這種學習方式比較陌生。就好像我舉的例子,第一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覺得好遠哦,但是原路回來時,又覺得其實好像沒那麼遠。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這說明當一個地方/經驗陌生的時候,我們不知道what to expect,但是第二次走回來時,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更了解what to expect,更有準備,經驗又可能不一樣了。雖然大家對非同步教學並不是十分喜愛,有機會我們還是應該多嘗試嘗試。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
這就提到今天對耀德萬分抱歉的地方。首先今天忘記錄影了。(即使錄了影,效果太差,可能沒有多大幫助。)再來就是網路的問題讓耀德無法好好上課,大部分的時間做個ghost student,只能斷斷續續的用chat和大家交流。我提過幾次,像台東大學如此得天獨厚,有平台可以real time, two-way video conferencing的,在美國還不是主流,理由很簡單,網路頻寬限制。而像博忠每個禮拜缺一個小時,其實是大家的損失,少了博忠那一小時的互動,就少了許多互相學習的機會。但是如果我們的課有『一部分』是非同步的,那麼大家都可以不受時間空間與網路頻寬限制,共同參與。以今天耀德的例子而言,他就不會幾乎"完全"無法參與,而能至少參與非同步的部分,損失就不會是三個小時了。所以有機會我們還是應該多嘗試嘗試非同步教學。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有沒有好像老王賣瓜?其實我在學期的第一個blog post中已經指出 “Consider making this class more blended rather than 100% synchronous.” 不過我想是英文的,大概沒人看)
說是說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但是我了解改變需要過程和時間。非同步教學對同學們的challenge最大的不外乎時間管理 (time management),自主性 (self discipline),與對科技工具的熟悉與 comfort 程度 (familiarity and comfort level)。我在課上和大家分享,我自己也是漸漸熟悉 web2.0,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aggregated knowledge,而慢慢整合成為 life style 的一部份。我當初開始作論文時也很懷疑,非同步交流能激盪出什麼knowledge呢?但是我很surprise的體驗到:有可能的。當然這和個性也有關。像佩貞是很 social 的人,當然喜歡見面,大家熱鬧。像智元反而覺得非同步對他很合適。從這裡我們是不是也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當然非同步教學對老師的 challenge 就是活動的 design 與 facilitate。我決定用video來解釋活動內容,而活動內容也有文字(e.g.網站)與 video (e.g. “did you know”)。不過同學參與的方式只侷限以文字表達,這個問題博忠今天間接提出來了。的確,有的人比較能寫,有的人比較能說,如何讓大家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做知識分享,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佩貞和義斌都有提到 voice/audio,當然現在 podcasting, video blog 等也很流行,問題是,are we ready for it? 我是老古板,喜歡 text,可以print出來,highlight重點等。不知道如果是 video 或是 audio,我如何highlight重點?以現在的technology,肯定有方法的。是的,我知道,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喜歡 text的老古板,能改嗎? J
今天和大家討論OOPS時,終於提到翻譯品質的問題了。有趣的是,沒有一個同學提到他們對翻譯品質質疑,但是翻譯品質卻是OOPS最令人詬病的(至少在學術界)。其實說起來,這一點也不奇怪。想想自己大學時,還不是買中文翻譯的課本?可是我從來沒有去想過翻譯品質的問題,更從來沒有去質疑過翻譯者的資格。有就很高興了,雖然有時覺得翻的"怪怪的",沒閑功夫想翻譯品質。當然如果老師要將翻譯課程內容列入教學內容,是不是翻譯品質又成為問題了呢?有趣的問題,大家想想吧?
最後我要講一下我對在職進修同學的欽佩。要上班還要上課,真的不容易。在University of Houston,大部分的同學有全職或半職的工作,真的全職的學生是少數,所以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只有有限的時間,這已經變成不用說的事了!所以『工作忙』無法成為遲交作業或曠課的理由,因為大家都是這樣!而且比如公司派出差,小孩生病等突發事件,也必須事先報告老師,請求延緩作業期限等。這都是不用說的『規矩』,也算是對老師的尊重與對課業的負責。所以雖然我對大家如此辛苦來修課深感佩服,但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you made a choice,既然修了課,當然就得全力以赴!以上是我根據美國經驗的個人觀點,如果台東大學有規定對在職進修同學可以有不一樣的要求,我一定根據規定從善如流!
這個禮拜沒有新的作業,同學請將拖欠的作業補齊啦!只次一此,下不為例!
posted at 晚上11:33 1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好了,我們正式開始上課』我瞄了一眼電腦上的時間──美國時間晚上七點三十一分,台灣時間早上八點三十一分。又拖了半個小時。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兩個小時的課,去掉了四分之一?不過在其他同學setup 的時間,我們很快的談論了這兩天Virginia Tech學生殺人事件,閑談大概能增進師生感情吧?J
好幾個禮拜不見,同學還是一樣活潑,在電腦前面動來動去,看的出來互相嬉鬧,好不快樂。最可憐的還是我,遠在他鄉,無法加入。在非同步教學前,我已經猜測同學可能不適應,不喜歡,理由也能猜出一、二。不過對同學如此的被動,我必須說,我還是有一點驚訝。當然也許活動設計也有許多改進空間,我一直也期待同學們的反饋。畢竟學習環境是老師和同學共同經營的!
為了了解同學們的想法,我先問大家,以一個兩學分的課為例,在課堂以外學習閱讀準備的時間,一個禮拜裡合理的時間應該是多少。絕大多數認為大於四小時是合理的,這也符合一般在美國的慣例──在課堂外應該花學分數兩至三倍的時間。所以時間不是問題,大家基本上有共識。
接下來我想了解是不是同學對如何進行作業或是討論不了解。三分之二的同學多少有些問題。有問題怎麼辦呢?佳玲說因為大家見面還是很容易的,所以問同學就可以將疑問釐清。所以我又接著問,是否大家的問題都找到答案了。結果大家都同意所有的問題都從同學那裡得到解答。 這是很有趣的現象。畢竟在台灣,同學一起修課多年,彼此熟悉,有問題互相詢問解答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國,一般大家自由選課,沒有像台灣這種一班一班的概念。就以我這學期教的一班大學部而言,二十二個人,沒有人互相認識,而這是很平常的,加上大家大部份除了上課,還要打工,除了上課時間,基本上是不可能碰面的。在這種大環境下,同學們利用discussion board或是email 老師的比例相當高。當台灣同學沒有人發問,我覺得難道大家都對作業沒有問題嗎?其實大家有問題都找同學去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比較。
另外一個有趣的象限,我雖不驚訝,但有一點不知所措。同學普遍認為課業太重,尤其有兩位同學認為太多了(但還不至於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大部份認為有一點太多。我想同學應該不會和我客氣,尤其好像英文是一大難題。我想只有同學不斷的和我溝通吧。我已經刪除很多東西了,真的!
同學們不夠自動自發也是問題之一。很多同學花了很多時間在準備2007prediction 的報告,雖然這是好幾個禮拜前的作業,同學還是等到要交了才去做。好幾個同學也提出了另一個我沒有預期的問題,就是放假在家沒有電腦,不能上網。我沒想到會是如此大的一個問題,但是可能以後如果再開類似的課,必須先講清楚,必須隨時能有電腦與網路。
因為同學的學習習慣與電腦問題,老實說我覺得這兩個禮拜的網上互動並不理想。我問同學,如果他們修一門課中有部份或全部非同步的,他們認為能成功的學習嗎?大部份的同學持保留態度,兩位同學認為他們無法完成。
其實我還是想再來一次非同步,因為我認為有了第一次經驗,大家的認知有改變,可能下次經驗會更好。於是我問大家願不願意再來一次非同步,有趣的是,絕大多數很強烈的說『不』。
posted at 下午5:19 3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我明天飛去Chicago開美國教育界最大的年會AERA,並作論文發表。這次我有兩篇論文,不過presentation還沒有萬全準備好。因為出城,所以將下禮拜的課改成非同步,這樣課程可以繼續,我也可以發表論文,完全不衝突,真好!
我製作了九分半鐘的google video課程簡介,希望大家根據簡介做功課並參與討論。我過幾天就回來了,希望到時候看到討論都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課程大綱 http://drmuffin.pbwiki.com/Async1Agenda
Google Video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1555750302829150305&hl=en
看氣象Chicago會下雪呢!我會儘量照些照片和同學分享!Bye for now!
短文一篇,沒有很多detail,像研究方法等,但CNN頭條新聞可能引起一些討論
http://www.cnn.com/2007/EDUCATION/04/05/education.technology.ap/index.html
你們覺得呢?Surprised or not?
昨天晚上幾乎做到半夜,終於將Blended Learning Part I 製作好了。雖然已經有經驗,我還是十分驚訝製作過程所花的時間。
今天早上check email,收到 Dr. Bonk 的回信:
-------------------------------------------
Wow oh wow…This is great Grace. You are quick. Thanks. Google video—wow—you posted it there. The animations hold! Cool. You can hear a bit of the audio—there must be a way to do that part slightly better next time. My voice actually sounds about the best I have ever heard. Almost like a broadcaster. Normally I hate my stupid Midwestern voice. Let me know when you have Part 2 up. I will forward links to both parts to Youmie, Craig, Tom, and Mimi as well as Ron Owston at York and Charles Graham at BYU. I will also post to my video links to my homepage.
The only problem is I say Plato and Socrates were in ancient Egypt. Smile. The only other problem is the fuzziness of the pics in the slides.
Again thanks for sharing! I talk slow here and still am a bit fast. Wow. Slowing down and speeding up should foster attention.
I do not see many “um’s” and words stuck in. Pretty good speaker without the ums. Still a tad fast. I could yell and scream some more to shake people up.
-------------------------------------------
Dr. Bonk 很滿意,接下來就看同學們的feedback嘍!
等不及的同學,這裡是 sneak preview :-)
我們會有reading (chapter one of the book)
google video of presentation of chapter one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1022251066564665966&hl=en
presentation outline here http://drmuffin.pbwiki.com/blendedlearningoutline
http://elearningtech.blogspot.com/2007/03/elearning-trends.html
其中當然我十分同意trend#3-開放、免費的工具另外#4 & #9講到Peronalized learning, do it yourself learning也值得深思
終身學習如何從口號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學習是要靠自己,learn how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最重要
老師的角色是provide pointers 和 support
我這三天在Rice University開了三天的meeting,心理十分激動,有很多感觸,想和很多人分享,但是卻有一個很現實的障礙--語言。
說起來很矛盾。我因為參與OOPS中文開放課程計畫,幫他們寫了一個grant proposal而得到funding,所以得以前來參加這個grentee meeting。中文開放課程計畫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語言障礙,將世界一流的教育帶入華人的世界,和大家分享,但是我在這個meeting所得到的東西,全部都是英文,我如何和同學分享呢?
例如這個短片(meeting中播放的版本有修改過),十分engaging,看完以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在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如果
"the top 10 jobs that will be in demand in 2010 did not exist in 2004"
"We are currently preparing students for jobs that don't yet exist"
"using technologies that havent' yet been invented"
我們如何真正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才"?
Powerful stuff...但是我如何和大家分享呢?
今天看到義斌同學的blog, 提到"兩週不上課,若有所失", 決定給一個extra reading
藉這個機會先分享一下我備課的一些困擾,看同學有沒有什麼creative的建議
想起博忠第一次上課時強調,很多人平常要上班,沒有很多時間用在學習上,其實我可以了解,因為我平常也要上班,這學期又接美國一堂大學部的課,(上學期有兩堂),備課要花時間,再加上台東的兩門課,實在有一點(只有一點?)吃不消!所以發現可以兩個禮拜不上課,其實心理有喘一口氣的感覺...喘很大一口氣..
再來就是英文的問題。為了顧及大家的程度,也不希望給大家太大的打擊,我在英文reading的篩選上變的very limiting。很多好的article, 但是把英文的問題考慮進去後,很多就不適合了。譬如有的提到太多美國本土的一些practice,本來短短的一篇article,為了了解,反而得先去了解一些不是重點的旁支細節,當然沒有必要。我看了很多article, magazine, etc, 發現真的寫的完整、易讀、有結構的其實也不多。但是給美國人讀就沒關係,大家看重點就好,但是台灣的同學可能再還沒看到重點時就已經陣亡了!這讓我在做文章的選擇上,變的困難。
但是完全不讀英文也不是辦法,於是我想出製作導讀 video 的方法。當然在製作上就得花時間,如何幫助同學能很快的看到重點,而不要在旁支細節花太多時間查字典。我從來沒有教過如何讀英文,這可是頭一遭,不太容易,也不知如何下手,只能"跟著感覺走"等著聽同學的feedback.
所以,也不是我不想給多一點東西,但是一來準備不及,二來怕同學消化不良,就是如此,不過準備不及佔大多數。
但是話又說回來,online 課也沒有所謂"兩週不上課"這種事,大家都是24x7 online,利用group 互動,將 "課" 的觀念延伸吧!
好,既然有人若有所失,那我已經做好的一個導讀 video 以及 reading, 本來是想可能這學期沒有時間,但是如果有時間,大家不妨多讀一點東西
Reading: Making the Grade: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6 http://www.sloan-c.org/publications/survey/survey06.asp
導讀Google Video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6597346712743804993
今天實在太特別了,因為我收到了生平第一張whiteboard手繪生日卡。謝謝同學哦!鳳英結束的時候說沒有丟蛋糕好像什麼不太對。還好我"近在眼前但是遠在天邊"哈哈 !Don't you LOVE technology? :-)
第二天我去學校,告訴我的美國朋友,大家都很羨幕呢!其實告訴你們一個事實,即使在美國我周圍的人,大家一天到晚講online education,但是有實戰經驗的人還是有限,能有像我們這樣的live two-way video更是聽都沒聽過,這些老美聽我講我們上課的情形,他們也覺得很有趣呢。
今天有一點倒吃甘蔗的感覺,雖然都是我在說話,但是我想了想,同學們雖然沒有"說話",但經過"投票"的方法,每一個人都參與了,只是方法不一樣而已。每一個人都參與的機會,也是另一種online互動的方法。尤其是比較害羞的同學,也有平等的機會參與。
不過"投票"這種民主的互動方式,也有缺點。太民主了,同學就窩裡反。我說你們也可以來美國來看我,不一定要我回去,結果耀德居然提議"投票",還說我一定會輸,老師尊嚴掃地到這種地步,Don't you LOVE technology? :-)
今天我利用whiteboard放了一個課程大綱,我自己覺得這樣可能可以讓大家比較知道進行的情形,有一個脈絡可循。我想以後也許都會這麼做,比較有一點structure,不過今天剛開始大家電腦有點問題,時間有一點delay,所以也沒有完成所有的item.
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大家的expert interview都聽的很好,大部分重點都有抓到。但是問大家還想不想有其他的interview,投票的結果,2 yes, 2 no, and 3 not sure。說老實話,我準備起來也滿費工夫的,如果效果不好,那何必呢?你說是吧?但是先在這裡先預告一下,我已經準備了一陣子,Dr. Curt Bonk會講兩節(20 minutes each)Blended Learning,我們下禮拜會見面,他已經答應了。另外一位Dr. Youmei Liu,說中文,在學校Distance Learning Center工作,將會有一段十分精采的interview。我和他已經反覆討論多次,將幾個問題已經決定了。另外有一個台灣留學生Jennie,我請他來和大家談談在美國,以外國學生的心情談談修online 課的甘苦。請期待!
我一定要在這裡好好的complain 一下,這個Breeze 紀錄下來的 meeting有人看過嗎?跟本無法看,聲音和影像的delay十分嚴重,比live的時候還嚴重,而且有很多影像不顯示,譬如今天剛開始大家電腦有點問題,時間有一點delay,我就讓大家投票,看我們是繼續上課,還是等大家,結果大家都認為我們應該等大家。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結果,希望把他紀錄下來,所以我去Breeze recorded meeting,可是他就是無法顯示投票結果,只看到一個投票的框框,結果就是不出現,這個Breeze 紀錄的功能十分值得商確,這樣record 半調子,有用嗎?
最後提一件很貼心的"小事"。義斌今天問我有沒有興趣回台灣教書,還問什麼時候可以見到我的本人。也許他是客氣,但是聽在我耳裡,感覺甜甜的。算我自作多情吧,但是大概他看我不像一個虎姑婆吧!嘻嘻!posted at 晚上11:20 4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
首先謝謝大家好貼心哦!!生日雖然這樣就要過兩次,不過還好並沒有因此增加兩歲 :-) 謝謝大家,甜美的歌聲也有錄影存證哦
今天大家又更進入情況了,很可惜還是有一台機器有問題,幾個人mic 有問題,希望累績經驗,這種technical的問題因該越來越少。 這是一張難得的'全家福"
posted at 下午5:58 3 意見 標籤: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