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4-26 msn 『臨時教室』

網路學園又當機了!試了一個下午,一直連不上,心裡就有不好的預感。從昨天當機後,也連上去過,但連線斷斷續續。天真的希望也許等一下又會『奇蹟似』的恢復!

天不從人願!

吃完晚飯,看時間離上課還有一個小時,我把之前列印出的同學書面報告拿出來,準備再看一遍,等一下好好的和同學討論。大部分的報告寫的很好,很有內容與看法,也看出是花了時間的成果,等下的討論一定很精采。一邊看我一邊順手將電腦打開。網路連線完成,gmail notifier ding一聲,告訴我有新的 email。抬頭瞄了一眼,『網路學園壞壞耍脾氣事件之集思廣益討論串』赫然映入眼簾!心裡頓時涼了一截。不會吧!

天不從人願!

可愛的佩貞同學利用 google group向大家發出前線告急:

戰況報告:現在台灣時間07:29,網路學園,連接不可!!!
是我的網路故障嗎!?(戰鬥員:佩貞)

山不轉路轉。

我的第一反應是 skype 或是 msn,但是我 prefer Skype。原因有兩點。第一,今天計畫中的課程大部分是同學的口頭報告,所有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取代的系統必須有良好的語音會議功能。第二,根據個人三年來的經驗(也許你的經驗不同)skype 的品質比 msn 好數十倍!而我也有 audio conference call 的經驗(同時連線香港,台灣,加州,Houston),效果很好!

但是Skype一次conference call 只可以五個人。這時佩貞來email 了,『或許還是請Grace老師先規劃一下非同步課程吧!』

我上了 msn,給侑霖發message,告訴他情形。

山不轉路轉。

八點零一分,我送出了第一個suggestion:『大家應該已經看過 wiki 的報告, 那每一組一個主題, 大家就他們的報告,提出問題, 由每組組員回答/討論』

這時所有的同學都了解到網路學園當機了,也從google group 中知道我們正在處理中。好家在,google group 不是網路學園的一部分,否則...記得Prediction中的專家說的

Jay Cross -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Curt Bonk - "personalizing and customizing learning"
Stephen Downes -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OPS是一個例子)"

有看出類似的地方嗎?同學可能對 prediction 的精髓還要再讀一讀,想一想。在我的心裡,使用不同的工具(網路學園,google group, google video, pbwiki, blogger, email, rss reader, 還有今天的 msn等)就是一個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的例子,是不是也對 ”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提供了一個模型?

八點十九分,我給系上打了電話,和佩貞說到話。侑霖發message給我,沒辦法!

山不轉路轉。

八點二十四分,我將我msn account 從google group發給每一個人。
八點二十七分,義斌上線。
三十四分,耀德加入。
三十八分,耀德提議給同學打電話,請他們上線,義斌主動幫忙打二年級的。
四十分,佩貞加入。
四十四分,智元加入。
五十一分,偉堯加入。
五十六分,雅秀加入。
(chat detail see http://drmuffin.pbwiki.com/msnchat)

這個『臨時教室』繼續討論了功課等問題,大家還分了組,決定下週先看的 video。雖然有同學不習慣這種『群發』似的聊天方式,不過我們還是多少有了一些溝通,可能對某些同學還是第一次的『群發』msn 經驗?『臨時教室』在九點二十七分左右結束。從佩貞七點二十九分發出的第一個 email,兩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wow!

這個禮拜的經驗確實考驗我的中打速度。平常打字慢,但是我可以自己慢慢打,但在 real time 下,英文就很容易跑出來了。有時候不知道同學是看不懂英文,還是無法 follow 『群發』conversation。而且今天有一個很大的缺失,那就是博忠被我們犧牲了!我對這點感到很抱歉。同學也可以利用這個經驗,想想如果下次類似事件再發生,我們能有更好的對策嗎?

山不轉路轉。同學的合作,讓今天也成為一個很有趣的經驗。我和同事提起這件事,她建議我每個禮拜的課程網頁都應該有『備分』課程:如果今天有突發狀況,大家就執行 plan B。但是我覺得這門課本身就是一個『實驗』,下次有突發狀況,我們再來一起解決嘍!

今天的事件,也讓我想起孫悟空。孫悟空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如果我們如此 100% depends on technology,那我們是不是永遠無法逃出 technology 的手掌心?

山不轉路轉。轉的出technology 的手掌心嗎?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4-25 遲早會發生的

遲早會發生的,今天真的發生了。網路學園當機了!而且是課程正精采的時候!

原本我還以為是我的網路有問題,還覺得很內咎,結果整個校園網路可能出問題,大家都連不上。諷刺的是,課一開始,我還問同學,如果 technology 不合作,他們有準備alternative (其他的方法) 嗎?九位同學,七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兩位想過,但不知道怎麼辦。我還好像專家似的說,沒想過的可以開始想想哦!好像我胸有成竹,知道如何『危機處理』似的。

事實是,我預期類似的事件遲早會發生(可能發生在某個人,smaller scale,或是像今天larger scale)。開學前,和美國同事提到這門課,我們一致同意,這種完全即時線上課是 high risk。為什麼呢?很簡單,今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問過研究所同學,如果有一天我忽然從網上消失了,他們怎麼辦?老師消失了好像課上不下去了。其實同學連不上,也是大家的損失。而我的解決方案就是───你猜對了!非同步教學!將一部分課程轉成非同步(混成/合)不但有其理論上的優越性,更有執行上的必要性!

很可惜第二組同學正報告到精采處,我在紙上記下了:有團隊的感覺。佩如好像主持人,將麥克風交給佳珊,我還在等著佳珊如何將麥克風交回給佩如,然後再傳給小馬。可惜沒看到!佳珊的報告表現出資料收集的很完整,尤其佳珊提到她對Stephen Downes 的欽佩,將我們和專家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可惜接下來的口頭報告沒聽到,但我相信一定很棒!

根據 wiki 上的書面報告,我對每一組擬了許多問題,準備今天和大家討論,現在要我一個一個打出來是不太可能的,但我會在 google group 上和同學一起參與討論!

High Tech 不 work 的時候,low tech 就變的特別珍貴。終於我給系上打了電話,最後和佳珊講到話。透過電話,大家達成共識,利用 google group 繼續二、三組的討論。而這禮拜又沒有新的功課。蔡主任知道了大不了我們就一起被罵嘍!記住,我和你們是同國的啦!大家努力,好好在 google group 上討論吧!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Fw: 哈佛五大寫作智慧

哈佛五大寫作智慧 商業周刊第 1012 期作者:吳錦勳


1.寫--重寫--再修改:
  寫作沒有別的捷徑,只有一寫再寫,才能寫出精煉的好文章.

2.從別人批評中得到建議:
  別人比你客觀,他們批評很有幫助,透過質疑可以逼我們想得更清楚,最好有不同的意見,可以逼我們凸顯論點.

3.要有推論,重點及觀點:
  沒有重點,文章詞藻再美,文法再無懈可擊都沒有說服力.

4.要具體,推論要有充足證據,並且找出好的例子支持這些證據:
  如果你舉不出任何具體例證,表示你可能根本沒弄懂.

5.心裏一定要有讀者,但不要一味迎合:
  寫作是發展及表達你自己的觀念,不要想投其所好.

PBwiki double space


Double my storage space by writing about pbwiki online!

like:

  1. easy to use
  2. easy to copy and paste from Word and still keep the formatting
  3. sidebar is useful
  4. support Chinese in Unicode
  5. "recent activities" is very useful in tracking the latest visitors and changes
  6. default style is pretty good

dislike:

  1. extremely annoying if this promotion keeps popping up for all my students. They might think there is some problem with the site.
  2. my students had a ton of problem signing up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Never really figured out why but it was such a hassle to deal with
  3. slideshow cannot support Chinese encoding
  4. need more options in default style
  5. might want to consider adding the "history" as one of the taps on the top so this look more like any other wiki site
  6. sometimes the site is slow/overload and history cannot be viewed
  7. need a better way for users to control change notification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4-19 Change takes time

雖然我對大四同學非同步教學的表現不盡滿意,研究所同學相較之下自我約束的能力的確略勝一籌。綜合兩班的feedback與online poll,結論是大家對這種學習方式比較陌生。就好像我舉的例子,第一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覺得好遠哦,但是原路回來時,又覺得其實好像沒那麼遠。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這說明當一個地方/經驗陌生的時候,我們不知道what to expect,但是第二次走回來時,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更了解what to expect,更有準備,經驗又可能不一樣了。雖然大家對非同步教學並不是十分喜愛,有機會我們還是應該多嘗試嘗試。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

這就提到今天對耀德萬分抱歉的地方。首先今天忘記錄影了。(即使錄了影,效果太差,可能沒有多大幫助。)再來就是網路的問題讓耀德無法好好上課,大部分的時間做個ghost student,只能斷斷續續的用chat和大家交流。我提過幾次,像台東大學如此得天獨厚,有平台可以real time, two-way video conferencing的,在美國還不是主流,理由很簡單,網路頻寬限制。而像博忠每個禮拜缺一個小時,其實是大家的損失,少了博忠那一小時的互動,就少了許多互相學習的機會。但是如果我們的課有『一部分』是非同步的,那麼大家都可以不受時間空間與網路頻寬限制,共同參與。以今天耀德的例子而言,他就不會幾乎"完全"無法參與,而能至少參與非同步的部分,損失就不會是三個小時了。所以有機會我們還是應該多嘗試嘗試非同步教學。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有沒有好像老王賣瓜?其實我在學期的第一個blog post中已經指出 “Consider making this class more blended rather than 100% synchronous.” 不過我想是英文的,大概沒人看)

說是說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但是我了解改變需要過程和時間。非同步教學對同學們的challenge最大的不外乎時間管理 (time management),自主性 (self discipline),與對科技工具的熟悉與 comfort 程度 (familiarity and comfort level)。我在課上和大家分享,我自己也是漸漸熟悉 web2.0,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aggregated knowledge,而慢慢整合成為 life style 的一部份。我當初開始作論文時也很懷疑,非同步交流能激盪出什麼knowledge呢?但是我很surprise的體驗到:有可能的。當然這和個性也有關。像佩貞是很 social 的人,當然喜歡見面,大家熱鬧。像智元反而覺得非同步對他很合適。從這裡我們是不是也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當然非同步教學對老師的 challenge 就是活動的 design 與 facilitate。我決定用video來解釋活動內容,而活動內容也有文字(e.g.網站)與 video (e.g. “did you know”)。不過同學參與的方式只侷限以文字表達,這個問題博忠今天間接提出來了。的確,有的人比較能寫,有的人比較能說,如何讓大家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做知識分享,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佩貞和義斌都有提到 voice/audio,當然現在 podcasting, video blog 等也很流行,問題是,are we ready for it? 我是老古板,喜歡 text,可以print出來,highlight重點等。不知道如果是 video 或是 audio,我如何highlight重點?以現在的technology,肯定有方法的。是的,我知道,Change takes time,一回生,兩回熟!喜歡 text的老古板,能改嗎? J

今天和大家討論OOPS時,終於提到翻譯品質的問題了。有趣的是,沒有一個同學提到他們對翻譯品質質疑,但是翻譯品質卻是OOPS最令人詬病的(至少在學術界)。其實說起來,這一點也不奇怪。想想自己大學時,還不是買中文翻譯的課本?可是我從來沒有去想過翻譯品質的問題,更從來沒有去質疑過翻譯者的資格。有就很高興了,雖然有時覺得翻的"怪怪的",沒閑功夫想翻譯品質。當然如果老師要將翻譯課程內容列入教學內容,是不是翻譯品質又成為問題了呢?有趣的問題,大家想想吧?

最後我要講一下我對在職進修同學的欽佩。要上班還要上課,真的不容易。在University of Houston,大部分的同學有全職或半職的工作,真的全職的學生是少數,所以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只有有限的時間,這已經變成不用說的事了!所以『工作忙』無法成為遲交作業或曠課的理由,因為大家都是這樣!而且比如公司派出差,小孩生病等突發事件,也必須事先報告老師,請求延緩作業期限等。這都是不用說的『規矩』,也算是對老師的尊重與對課業的負責。所以雖然我對大家如此辛苦來修課深感佩服,但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you made a choice,既然修了課,當然就得全力以赴!以上是我根據美國經驗的個人觀點,如果台東大學有規定對在職進修同學可以有不一樣的要求,我一定根據規定從善如流!

這個禮拜沒有新的作業,同學請將拖欠的作業補齊啦!只次一此,下不為例!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4-18 不喜歡非同步

『好了,我們正式開始上課』我瞄了一眼電腦上的時間──美國時間晚上七點三十一分,台灣時間早上八點三十一分。又拖了半個小時。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兩個小時的課,去掉了四分之一?不過在其他同學setup 的時間,我們很快的談論了這兩天Virginia Tech學生殺人事件,閑談大概能增進師生感情吧?J

好幾個禮拜不見,同學還是一樣活潑,在電腦前面動來動去,看的出來互相嬉鬧,好不快樂。最可憐的還是我,遠在他鄉,無法加入。在非同步教學前,我已經猜測同學可能不適應,不喜歡,理由也能猜出一、二。不過對同學如此的被動,我必須說,我還是有一點驚訝。當然也許活動設計也有許多改進空間,我一直也期待同學們的反饋。畢竟學習環境是老師和同學共同經營的

為了了解同學們的想法,我先問大家,以一個兩學分的課為例,在課堂以外學習閱讀準備的時間,一個禮拜裡合理的時間應該是多少。絕大多數認為大於四小時是合理的,這也符合一般在美國的慣例──在課堂外應該花學分數兩至三倍的時間。所以時間不是問題,大家基本上有共識。

接下來我想了解是不是同學對如何進行作業或是討論不了解。三分之二的同學多少有些問題。有問題怎麼辦呢?佳玲說因為大家見面還是很容易的,所以問同學就可以將疑問釐清。所以我又接著問,是否大家的問題都找到答案了。結果大家都同意所有的問題都從同學那裡得到解答。 這是很有趣的現象。畢竟在台灣,同學一起修課多年,彼此熟悉,有問題互相詢問解答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國,一般大家自由選課,沒有像台灣這種一班一班的概念。就以我這學期教的一班大學部而言,二十二個人,沒有人互相認識,而這是很平常的,加上大家大部份除了上課,還要打工,除了上課時間,基本上是不可能碰面的。在這種大環境下,同學們利用discussion board或是email 老師的比例相當高。當台灣同學沒有人發問,我覺得難道大家都對作業沒有問題嗎?其實大家有問題都找同學去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比較。

另外一個有趣的象限,我雖不驚訝,但有一點不知所措。同學普遍認為課業太重,尤其有兩位同學認為太多了(但還不至於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大部份認為有一點太多。我想同學應該不會和我客氣,尤其好像英文是一大難題。我想只有同學不斷的和我溝通吧。我已經刪除很多東西了,真的!


同學們不夠自動自發也是問題之一。很多同學花了很多時間在準備2007prediction 的報告,雖然這是好幾個禮拜前的作業,同學還是等到要交了才去做。好幾個同學也提出了另一個我沒有預期的問題,就是放假在家沒有電腦,不能上網。我沒想到會是如此大的一個問題,但是可能以後如果再開類似的課,必須先講清楚,必須隨時能有電腦與網路。

因為同學的學習習慣與電腦問題,老實說我覺得這兩個禮拜的網上互動並不理想。我問同學,如果他們修一門課中有部份或全部非同步的,他們認為能成功的學習嗎?大部份的同學持保留態度,兩位同學認為他們無法完成。



其實我還是想再來一次非同步,因為我認為有了第一次經驗,大家的認知有改變,可能下次經驗會更好。於是我問大家願不願意再來一次非同步,有趣的是,絕大多數很強烈的說『不』。


我讓大家在whiteboard上發表不喜歡的原因,大家洋洋灑灑寫的一大堆,但並沒有特別令人驚訝的。再問難道非同步一點吸引人的地方都沒有嗎,whiteboard上的發表就比較希落了。看來大家還是喜歡面對面的親密與即時的回應。有可能,我還是覺得應該再試一次,真的,下次經驗會更好!



今天第一組報告了,讓同學學做線上主持人。同學問的問題都很好,回答也okay。不過報告完畢後,我馬上問卷,看同學有沒有因為報告對我們的專家有深一層的了解,一半的同學說沒有,另一半的同學說有一點點。線上教學平台的問卷功能真是再民主不過了。我要同學回去想一想,另外兩組如何從今天的經驗中學習,下禮拜能做的更好!

還是那句老話,和我溝通,才能讓這門課更好。不要忘了,這門課不是為我開的,是為大家開的!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Chicago 見聞

AERA 是美國教育界每年最大的年會,因為他不分科系,歷史悠久,而且論文審查嚴謹,口碑品牌有一定的水準。也因為上述原因,這個年會每年有一、兩萬從世界各地來的人參加。可想而知好像辦廟會似的,人山人海,一個conference必須在好幾個hotel同時進行。與會者手上拿著有如電話簿般又大又厚重的conference program,努力的尋找有興趣的session 在那一個hotel的那一個room。

今年我有兩個presentations,一個是關於wikibook的研究,一個是博士論文中的一小部分,關於我提出的一個理論叫experience asymmetry。wikibook 的 session 坐滿了人,擠不進來的後來坐到地下、走道。另一個session也得到很好的評價,discussant和與會者給了很好的feedback,接下來趕快將論文修改發表到期刊。

Chicago這兩天很冷,春天的雪下起來也不留情的,我和朋友忙裡偷閒,坐船遊Chicago River 並徒步漫遊位於 Chicago 城裡, Michigan Ave. 旁有名的Millennium Park...Park裡有一個有趣的藝術品我特別喜歡,他將Chicago美麗的城市skyline反射出來---看到我了嗎?




我放了幾張照片在Flickr,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gracelin/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關於下禮拜的課

我明天飛去Chicago開美國教育界最大的年會AERA,並作論文發表。這次我有兩篇論文,不過presentation還沒有萬全準備好。因為出城,所以將下禮拜的課改成非同步,這樣課程可以繼續,我也可以發表論文,完全不衝突,真好!

我製作了九分半鐘的google video課程簡介,希望大家根據簡介做功課並參與討論。我過幾天就回來了,希望到時候看到討論都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課程大綱 http://drmuffin.pbwiki.com/Async1Agenda
Google Video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1555750302829150305&hl=en



看氣象Chicago會下雪呢!我會儘量照些照片和同學分享!Bye for now!

2007年4月5日 星期四

CNN 頭條 - 教育軟體對數學與閱讀沒有明顯幫助

短文一篇,沒有很多detail,像研究方法等,但CNN頭條新聞可能引起一些討論

http://www.cnn.com/2007/EDUCATION/04/05/education.technology.ap/index.html

你們覺得呢?Surprised or not?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Dr Bonk 覺得他的聲音很有磁性

昨天晚上幾乎做到半夜,終於將Blended Learning Part I 製作好了。雖然已經有經驗,我還是十分驚訝製作過程所花的時間。

  1. 首先,我將兩個files合併,因為錄製的時候出了一點小問題,中間停了一次
  2. 兩個files合併後大約三十分鐘,沒想到file很大,整個computer都slow down
  3. 接下來一邊播放,一邊增加注釋或是剪掉一些太多餘的部分。剪掉多餘的部分的工作十分花時間,但有可能和我對Camtasia不熟悉有關,後來我儘量不剪,保持原味 :-)
  4. 一邊播放的同時,我必須替同學做一個presentation outline,加上時間軸,期望能方便閱讀與提高理解
  5. 以上的過程花了大約兩小時
  6. 下一步,將 Camtasia 檔案 轉成 avi 檔案,我完全使用system default settings,三十分鐘的檔案,有大約150mb,花了大約九十分鐘轉檔
  7. avi file 有了,接下來 upload 到 google video ,這個動作又花了約兩個小時
  8. google video 花了約兩個小時處理(不太清楚處理什麼 processing 了約兩個小時)
  9. 等到處理完畢,video被列入 "live" 這時就可以有url 等 information,可以讓大家知道 video 在那裡
  10. email Dr. Bonk the rul

今天早上check email,收到 Dr. Bonk 的回信:

-------------------------------------------

Wow oh wow…This is great Grace. You are quick. Thanks. Google video—wow—you posted it there. The animations hold! Cool. You can hear a bit of the audio—there must be a way to do that part slightly better next time. My voice actually sounds about the best I have ever heard. Almost like a broadcaster. Normally I hate my stupid Midwestern voice. Let me know when you have Part 2 up. I will forward links to both parts to Youmie, Craig, Tom, and Mimi as well as Ron Owston at York and Charles Graham at BYU. I will also post to my video links to my homepage.

The only problem is I say Plato and Socrates were in ancient Egypt. Smile. The only other problem is the fuzziness of the pics in the slides.

Again thanks for sharing! I talk slow here and still am a bit fast. Wow. Slowing down and speeding up should foster attention.

I do not see many “um’s” and words stuck in. Pretty good speaker without the ums. Still a tad fast. I could yell and scream some more to shake people up.

-------------------------------------------

Dr. Bonk 很滿意,接下來就看同學們的feedback嘍!

等不及的同學,這裡是 sneak preview :-)

我們會有reading (chapter one of the book)

google video of presentation of chapter one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1022251066564665966&hl=en

presentation outline here http://drmuffin.pbwiki.com/blendedlearningoutline